手心碰到方向盘后会莫名发红?久坐驾驶会觉得颈部发痒?一进车内就忍不住连打几个喷嚏?别把这些小症状都归咎于“体质敏感”,你车内的隐形“过敏源”,可能才是真正的“幕后推手”。
如何准确找出这些藏在车内的“幕后推手”呢?C-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的健康防护分指数测评结果值得参考,它通过“车内致敏物风险测试”对潜在风险进行系统排查,守护你的出行健康。

如何揪出这些“隐形过敏源”?
测试主要针对可能引起皮肤不适与呼吸问题的主要风险,系统评估以下三个方面:
Ø 贴身接触区:方向盘、座椅、扶手箱
这些你高频触摸的部位,虽然表面光滑,却可能潜藏着甲醛、重金属、有害染料等“皮肤刺激物”。我们会对这些部件进行取样分析,确保其安全无害,亲肤放心。
Ø 呼吸空气区:整车车内空间
一上车就鼻子不舒服?可能是车内空气中飘散的甲醛、二甲苯等挥发性物质在作怪。我们通过模拟真实用车环境采集车内空气样本,精准捕捉这些呼吸道“捣蛋分子”,守护你呼吸的清新。
Ø 进气防线区:空调滤清器
空调系统是车辆的“鼻子”,如果滤清器防线失守,粉尘螨等过敏原便会随风潜入。我们重点考核它的“防御力”,验证其有效驱避螨虫的能力,为你守好这道健康关口。

即便你的爱车“健康评分”很高,也请注意:
Ø 新车建议多通风,尤其在高温天气下。
Ø 定期更换空调滤芯,避免成为过敏原的“搬运工”。
Ø 皮肤敏感人群,可选用织物座套或真皮材质,减少直接接触。
关注指数大“真”探,了解测评第一线